Sunday, April 24, 2011

生活隨筆 (27)

04.23.11
台灣愛改變
期待小英來領導
行出尊嚴幸福島


林爽文事件
客家義民保鄉土
無干民族撈共主

(
拜讀了陳先生與羅先生的三行詩,不惴淺陋,也寫兩首,聊表心意。
有關林爽文事件,眾說紛紜,因著眼點不同,而有不同的歷史評論。我們客家人奉祀義民爺,兩百餘年來,衷心虔誠,感念先民為保家衛民,犧牲奮鬥,無關乎外來政權。林爽文之亂,殺人擄掠,踐踏良田,搶割稻穀,強搶民女,一群烏合之眾,無異於盜匪,與民族大義,當無關涉。淡水同知程峻在中港被圍自殺,竹塹巡檢張芝馨,在城內被殺,被彰化改元稱王的林爽文封為征北大元帥王作,坐鎮竹塹城,泉州人富紳受盡勒索,獻金獻糧,苦不堪言,乃暗中求助城外庄堡客家軍。是時新埔、六張犁多已墾為富庶米倉之良田,引來王作軍隊覬覦,潛入新埔劫掠,反遭殲滅百餘人,被葬於舊名爽文埔的旱坑里。新埔、六張犁客家庄,警覺敵人迫近,六張犁富紳 林先坤,聯合九芎林庄劉朝珍、陳資雲,咸菜甕庄的王廷昌等,為保衛鄉土,呼應清將壽同春招募,平素團練鄉勇,傾庄而出,共有一千三百多名義民軍,與泉州籍義軍,以及鐘瑞生、劉維紀為主的苗栗義軍,並肩作戰,終於擊敗王作,收復竹塹城。其後義軍轉戰後龍、苗栗、渡大甲溪,至彰化,與清廷調派來台的陜甘總督福康安軍會合。林爽文一路敗退,窮途末路,於老衢崎(苗栗)被擒,解往北京,受盡酷刑而亡。林爽文事件,起事於乾隆五十一年(1786)十一月,結束於乾隆五十三(1788)年元月,歷一年三月。歷史事蹟,往往因觀點、解讀而有不同立論與評價,或謂林爽文事件為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,然而以當時箄路藍縷,以啟山林時期而言,百姓克勤克儉,但求安逸溫飽,一旦遭受外力蹂躪入侵,必群起而抗爭 ,即使犧牲生命,在所不顧。因此客家人(亦有眾多泉人)與林爽文之戰,不能以民族大義而論,純為保衛鄉土,挺身而出的一種義勇表現。陳先生是我敬重的鄉前輩,對於林爽文之亂,他認為滿清利用百姓之間的矛盾,招募客家起而鎮壓,豈非挺清?我翻閱一些著作,持不同看法,不知您以為如何?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